close

 

Taking Woodstock 120 min - Comedy | Drama | Music - 9 October 2009 (Taiwan)
IMDb Ratings:6.7/10 from 15,549 users
Director: Ang Lee


px_ften9112789607.jpg
  從推手(Pushing hands),1992、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1992、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1994、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5 到最近(2009)的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導演電影技巧是毋庸置疑的,在擁有家庭影子的這些電影,2009年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中的家庭在1960年的氛圍(越戰戰事未歇、中東的崛起、登陸月球為太空時代揭開序幕、韓戰、越戰、波灣戰爭未曾間斷)與嬉皮(Hippie)文化下顯得無助卻又顯生意。
  關於嬉皮(Hippie):超脫制度、抵制中產階級價值、反對核子武器與越戰、尊崇東方哲學、捍衛性解放,多為素食者且愛好大自然、提倡使用迷幻藥解放人類的意識、組成共同生活的小社群。利用另類藝術、街頭劇場、民俗音樂與迷幻搖滾作為生活型態的一部份,亦藉此傳達他們對於世界與人生的感受、反抗與觀點。嬉皮反對政治與社會的正統價值,選擇溫和、非教條式、主張和平、愛與個人自由的意識型態,或許披頭四的「All you need is love」是嬉皮文化最貼切的縮影。
(http://nosweat0911.pixnet.net/blog/post/25200222)
  

  主角Elliot Tiber(Demetri Martin飾)是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一名室內設計師。在電影中他與姊姊的對話「爸媽會高興我留在他們身邊的」。不管還有多少的理由,Elliot回到家鄉試圖維持家中經營的「摩納哥El Monaco」破爛不堪的汽車旅館。故事也開始—
  

電影中的幾個鏡頭:
 1.Elliot在舞池中與建築工人情不自禁地擁吻,艾略特隨即回頭擔心是否被父親看見。鏡頭上剛剛父親所在的地方是空的,帶回Elliot緊張的神情。
 2.Elliot的父親在逐漸因為音樂節人潮擁塞的道路上,努力的奮力的跟年輕一樣的在指揮交通。手不停的指來揮去。那個身影簡單平凡,卻見一種解放與提昇。
 

 3.母親倒睡在自己私藏的錢中,手中緊握美鈔。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或許有點狹窄,「家庭」在電影處理上雖並未明確的表達,但脈絡是明顯的:家庭(父親、母親)→Elliot→胡士托音樂節。電影接近尾聲時Elliot問父親「為何可以忍受母親整整的快40年」,父親說了一句簡單的話「我愛她。」
  電影最後回到了開頭Elliot自己說得那句「爸媽會高興我留在他們身邊的。」

        音樂節結束,父親沒有多問,Elliot也離開了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