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目前分類:文章 (21)
- Jan 28 Sat 2012 13:26
論李欣倫《藥罐子》、《有病》、《重來》中書寫策略(收錄於第九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究會論文集)
- Nov 26 Sat 2011 09:26
論楊德昌《麻將》中都市空間意象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Jun 29 Wed 2011 10:22
論文化創意產業中文學人才培育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Jun 29 Wed 2011 10:21
論海明威〈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空間意象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Jun 29 Wed 2011 10:17
論張惠菁《你不相信的事》父親意象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May 06 Fri 2011 00:02
台灣文學劇場第七號作品 ——《湖》(觀後感)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May 05 Thu 2011 08:27
論家庭中性別意象——從李安電影中探討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May 05 Thu 2011 08:22
地方感的轉變——從高拱乾與王必昌的〈台灣賦〉探尋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Feb 24 Thu 2011 22:01
論〈流氓〉與〈新興的哀愁〉中的震驚現象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Oct 24 Sun 2010 10:33
<文> Milan Kundera,《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導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導讀韓少功、韓剛譯
1984年,發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是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小說以編年史的風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期間及被蘇軍佔領時期適應生活和人際關係的種種困境。1988年,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1988。[1]
小說共分七大章節:一.輕與重 二.靈與肉 三.誤解的詞 四.靈與肉 五.輕與重 六.偉大的進軍 七.卡列寧的微笑。
網路的介紹還有這樣的詮釋:書中作者奏響了四重奏:托馬斯,特瑞莎,薩賓納與弗蘭茨。通過各個人物的角度講述了一個存在主義的主題,重還是輕?政治對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昆德拉借薩賓納的口說出了「我不是反共,我是反對媚俗!」。藉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2]
從眾多Kundera作品《笑忘書》1979或《不朽》1990等等中做選擇,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4這部故事性會讓人容易閱讀。關於環繞「布拉格之春」這歷史事件,既然是小說的背景建議1.瞭解歷史層面的布拉格之春。接續進入文本建議2.思索篇章一到五如此安排的用意。Kundera這部小說本身就有許多哲學性的思考,甚至是議題性的問題,所以在閱讀時除了劇情的前進外;不妨做個簡單的紀錄,小說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加以思索;可以的話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或篇章做個標記。
- Jun 01 Tue 2010 09:53
文化創意產業概論—演講有感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May 21 Fri 2010 21:24
讀《萊辛頓的幽靈》村上春樹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Jan 27 Wed 2010 16:57
側寫:六個抬棺人—駱以軍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Jan 27 Wed 2010 09:43
側寫:迷宮製作—寫小說的樂趣與挫敗—王聰威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Jan 06 Wed 2010 20:37
讀《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The Motorcycle Diaries)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Nov 26 Thu 2009 22:42
後殖民文本分析〈豐作〉、〈脫穎〉
- 這是一篇限定共同作者觀看的文章。
若您是共同作者,登入後即可閱讀。
- Jun 09 Mon 2008 22:06
<文>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修改)
書的作者是余華,主編是王德威。我都不認識。書的背面有簡單的介紹-「余華以奇詭的人事情境,冷冽近乎黑色幽默的筆法,訴說一則則荒誕也荒涼的故事。即使在渲染涕淚飄零的時分,仍有著誼屬頹廢的放縱。父系家庭關係的變調,宿命人生的牽引,死亡與歷史黑洞的誘惑,已成為他作品的註冊商標。而這些特徵競以身體奇觀──支解、變形、侵害、瘋狂、死亡──唯依歸。」 王德威
故事主軸,許三觀開始賣血到醫院不接受他賣血,由年輕到老的賣血歷程,我們可以看見周圍民眾的改變甚至時代的推進。線性的故事節奏,用對話來描述時代的變遷。故事某些地方會讓人快速的翻頁,但很清楚的知道作者想描述的;某些地方會讓人放慢翻頁的速度,細細品嘗其中的酸甜苦辣。作者像是導演,每段的節奏性掌握的使我深入其境。
余華成熟又帶點戲謔的筆法,寫就一部笑中帶淚的黑色喜劇,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小家庭、一個大時代或醜陋或溫馨的各種面貌。不帶批判、近乎無情地陳述許三觀的賣血。在許三觀一次又一次的賣血中,體會出小人物的辛酸,及為人父的偉大。書中人物每個似乎都是丑角,雖然有著悲涼可笑的行徑,卻也平凡寫實的可親。在沒有背景鋪陳、沒有內心獨白架構中,角色們以鮮明的性格、直率的對白,在字裡行間展現豐富的表情,盡情地搬演牽動讀者情緒的現實人生。
許三觀是個簡單、天真又可愛的人、在困苦中又不失幽默、某些時阿Q的精神也讓人好笑、他還有一顆不被大環境改變的善心。或許天公疼好人吧,不然也沒有幾個人可以像他這樣頻繁的賣血,到老還有個健康的身體。
故事有幾段是很精采的。許三觀認認真真的接受那不知是親骨肉的大兒子、面臨飢荒全家人用想像的方法滿足飢餓、文革批鬥時,依然愛惜自個兒老婆和藉著文革自批讓全家人更團結、大兒子肝病在上海醫院需要錢,開始了長途的賣血之旅,差點賣掉生命在去上海的征途等……。
- May 07 Wed 2008 18:08
<文> 《牛仔褲流行史》觀後感
不知道是我的問題或是片子本身,學生竟然看這種知識性的紀錄片會想睡覺。這是以往不曾有的情況。
學生在看此片子時似乎沒有看見比較具有概念性的東西,只是單純的牛仔褲的流行史。沒有進一步的對牛仔褲為什麼有段時間是偏向放浪、嬉皮文化與反叛文化等等……的討論,只是說有電影如此這樣……爾爾。
以前的牛仔褲發展的情況紀錄片中都很詳盡的介紹了。學生想就現在台灣大學中的牛仔褲為觀察,進一步以靜宜大學為例觀察。
在此先說明牛仔褲符號在社會中給人的代表象徵意義及透漏了什麼訊息。
◎ 大眾化—是種慢慢由大眾發展出來的大眾化。學生所指大眾化的意義包含了生活上、穿著文化上的。
- Apr 13 Sun 2008 20:33
<文> 讀周金波〈水癌〉、呂赫若〈風水〉、楊逵〈無醫村〉、濱田隼雄〈蝙翅〉、張文環〈迷兒〉、龍英宗〈蓮霧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