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告別》一書為其2001-2003年於《壹週刊》專欄「步行書」之自選輯,信手拈來之題材全投注於「人」透析與感懷、時間與環境的敏感交錯,行文間更見聰慧細緻。


  當時我在圖書借了四本張慧菁小姐的書,分別是《我不相信的事》、《告別》、《閉上眼睛數到十》、《活的像一句廢話》。有四本可以讓我選擇,下意識的選了封面很美的《告別》-藍色的封面,感覺是在陰天的淡水拍的,但很明顯不是,因為封面裡是一家看不懂名字的酒吧-HORATIOS  BAR。正面左邊書緣,有兩行白色小字-


  「有時候我會寫到我身邊的一些人。他們活著,吸收這個城市的廢氣,對我笑,跟我吵架,轉身離開,變成我不認識的人。總是要在一段時間後,我才明白。當初寫他們,就已經開始對他們告別。」會被吸引去看,可能跟這句話有很大原因。


  這本書一共分成四個部分,全部共三十五小篇。


  在第一部分的開頭,印著「內在之風鼓盪四方,將我們吹往一種思想、一種信念,卻不是一路到底;在半路有了別的出口,便飄飄忽地岔出。畢竟最難鬥過的是自身的輕盈哪……。」這句話出現在第四十二頁,在《木棉》這篇的結尾。此篇以陳寅恪開頭,中間提及老舍所寫的《駱駝祥子》,結尾講到她的朋友並用陳寅恪和駱駝楊祥子做結束。這篇有點像論說文,述說人生中的些許感慨和悲涼,但不覺枯燥乏味。全篇的重點就在「木棉無力鬥身輕」;大半輩子奮鬥掙扎,總以為全世界都是競爭者,在與自己鬥爭,晚年回顧,才發現鬥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身輕」。此意境高遠,學生無法用自個兒言語形容,此篇是學生較愛的。


  作者有一種瀟灑浪漫的因子—「寫作的人容易以為自己有兩個世界,一個日常而雜亂的生活世界,與一個用文字創造出來的稀薄而純粹的世界。那是一句謊言。我只有一個幻影幢幢的世界。」書中也展現了作者所涉獵的知識非常廣泛,從NBA、電影《楚門的世界》、《阿飛正傳》,春上村樹、老舍等,到大家跟本不熟識的塞內卡先生,讓我感覺作者非常的博學多聞。


  這本書每篇裡都有個主角。有時當你讀完的時候會發現,主角沒出現,其實他是藏在不經意的地方。張惠菁小姐的這本《告別》,讀起來有平淡也有驚喜,有些地方更是學生猜不透。讀完後會讓我想起以前認識的朋友,有些沒有連繫,甚至失去了消息,使我回憶起過往的時光,但就算如此,那也只是短暫的回憶,非常短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