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篇文章轉錄作者carno247於看板 movie Mon Dec 31 16:28:17 2007)

  是部好片,我覺得。
  什麼兄弟情誼,反目成仇之類的話就不多說了。想知道原劇情請去知識+搜尋打"刺馬"。先說說我覺得讚的地方吧!東方終於也拍起了氣勢磅礡的戰爭片,不過跟好萊塢不同的是,投名狀加了大量的武打元素,碰巧這本來就是中國人所在行的,再加上李連杰這個國際級的武打巨星入列,讓戰爭場面更為震撼。而就大場面的拍攝、掌鏡,片子裡呈現得也都很棒。另外,居功厥偉的當然就是三大男主角了。劉德華演技真的沒話說,而最需要演技的龐青雲由李連杰來擔綱也讓人驚艷,許多橋段都看到他精湛的演出。相比起來,金城武就稍微遜色了點。演技OK,不過聲音怪怪的,不夠有氣勢的感覺,尤其他的角色定位,在最後那幾幕時,讓我覺得稍微的遺憾。
"兄弟殺兄弟者,必殺之。"如果他這句話說的再沉默一點,再用力一點,我想我真的會被他逼出淚來。
  投名狀取自於水滸傳理的橋段。那時梁山泊還沒易主,是由第一代寨主白衣秀士王倫作頭。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殺了人被迫流落江湖,雪夜上梁山,王倫本來喊的是廣招豪傑的口號,那時卻害怕林沖本是高超自己寨主的地位不保,所以藉故推三拉四。幸好他的兩個節義兄弟還算憨直,兩人一心替林沖說情,最後才出了這個折衷案--"下山取投名狀,三日為限。"林沖允諾,取槍告辭隨即下山。
  這段在一般水滸傳裡的評論書都會被提到,一方面它顯出了江湖的現實與殘酷,二來這個現實也"殘酷"地表達了原本屬於軍官級的林沖,竟在一夕之間毫不考慮地也跳入了江湖規矩中。這個故事後來有個小延續,梁山山腳下少人經過,林沖等了兩天半都沒看到人,心裡暗自擔心;終於在將近傍晚時,看到個挑著行擔的人影走過山林。他二話不說拿起槍便衝去,幾回合之後,那個人僥倖逃過一劫,跑了,只留下一地的行李。林沖暗自懊惱,過不多久一個人怒氣沖沖地殺了過來,兩人二話不說便鬥了起來。殺到最後王倫出來替他們勸解。寒暄話語一番後才知道,原來後來的這個人事京都制使楊志,先頭走過去的是替他挑行李的小廝。小廝本事弱,被林沖下跑之後跑去像楊志哭訴,楊志也是個血氣方剛的,所以來向他理論。王倫勸他們兩個都入梁山,但那時的楊志剛好和林沖相反,說"父母生得我清白骨,不能便這樣落草為寇,把這清白給玷污了。"後來林沖入了伙,楊志便繼續在官場翻滾,直到最後兩人終究在宋江的手下在梁山重聚頭。楊志外號青面獸,在徐寧連環馬戰役裡出場時有過這樣一段詞(?),我一直都覺得帥氣又熱血:曾向京師為制使,花石崗累受艱難。虹霓氣逼牛斗寒。刀能安宇宙,弓可定塵寰。虎體狼腰猿臂健,跨龍駒穩坐雕鞍。英雄聲價滿梁山。人稱青面獸,楊志是軍班。
  算了,離題。
  笑傲江湖電影版裡有過一句經典台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在動亂的時節裡,就像龐青雲說的,死還容易些,活著很困難。也像趙二虎說的,在亂世裡,沒有兄弟,就活不下去。所以我們都需要兄弟。趙二虎需要,龐青雲需要,姜午陽,更需要。從頭到尾姜午陽都是最單純的一個角色:盡忠職守,唯命是從。他是投名狀最完全的代表者,最忠心的僕人,誓死捍衛這個血性的情誼。所以他思考模式很單純,想法很單純,做事更單純。
"你身手不錯,跟我,我帶你去見大哥。
"她和龐青雲出此見面交手後,他說。
"我去!"當龐青雲要人衝破太平軍的槍陣時,他主動請纓。
"大哥是對的。"他認定龐青雲是大哥。
"亂我兄弟者,殺之。"他殺了大嫂。
"大嫂死了,你沒有動二哥的理由了。
"這句再清楚不過,面對問題他看的是情義,看的始終是三人一心的共同個體。

  他相信,而且想要捍衛的,都是那個歃血同盟。最後,他說:"兄弟殺兄弟者,必殺之。"這時他和死心隨的大哥終於反目成仇。而且他沒流一滴眼淚。
  而趙二虎呢?他是顯型的悲劇角色,大公無私,為了正義為了公道他可以放棄一切。龐青雲才能出眾,二虎便把頭頭的位子拱手相讓,從此心甘情願死心蹋地地跟著青雲。但可惜的是他沒有姜午陽那般浪漫(或許說稍微有頭腦些,必竟是幹過大哥的),又沒有龐青雲那麼市儈狡猾,夾雜在中間,終於釀了悲劇。有注意到嗎?他在死前,嘴裡仍然喊著大哥。為什麼說他是顯形悲劇角色?因為從頭到尾他都在拼命,都在用力地掙扎著。當三官給他們部隊時,他第一個大喊說要進蘇州,打南京。當蘇州圍城一年士氣低迷時,他決意進城進速解決戰爭。當他發現龐青雲意念不堅時,咬著牙說要走人。而當他在發現4000人要被屠殺,他則哭著吶喊,想爬離綁著他的那條鐵鍊和木柱...最後他也死在"義氣"用事,他的死也代表投名狀的決裂。
  龐青雲,它是我覺得整部片中隱型,卻也是最大,的悲劇角色。在裡頭名狀之初,相比二虎、午陽的豪邁與俐落,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龐青雲顯得猶豫扭捏,下不了手。良久,他對那個人說:"記住我的臉,下輩子,找我報仇。"說完刀輕輕一抹,結果了他的性命。他說,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我只是覺得,我相信他們兩個。那只是單純的信任,單純的生死相托,禍福與共。然而他畢竟是滾過官場,上過戰場的人,注定與二虎和午陽不同。二虎看著前線衝鋒的敢死隊,朝青雲咆嘯:"人都快死光了還不衝!?"青雲也對他怒吼:"我要你記住,部隊裡只有一個頭!"
狗子小七強姦民女,青雲說要殺一警百,以敬傚尤。二虎死死擋著。但青雲最後依然沒讓步,還是由午陽落的刀。二虎為的是兄弟情,午陽為的是三人聚義,青雲想得更遠,更務實: 他為的是一個現實倫理,他看的是怎麼怎麼在現實中殺出自己的路。
  後來三人之間又加入了一個女人。以先來後到之分,旁青雲無疑是第三者;但若論兩相情願,其實旁青雲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
"你聽過蘇州瘦馬嗎?"青雲和那個萍水相逢的女子一同躺在破屋的床上。女子問他。
"嗯,把女孩子買來養大了,做媳婦,是嗎?"
"嗯。那年,我也大了,本來也要嫁人了。可惜一個從小和我一起長大的男孩把我搶了回來,後來進了山寨,成了土匪。"
"他沒想到妳變了,這麼做,其實是害了妳。"

  到底變了什麼?這我說不清。不過在女子眼神裡,看得出其實她對二虎只是盡一個規矩妻子的本份。她有名有實,卻無法給予那貼近心裡的比此相知相守。可青雲卻懂了她,也說出了她心中的話。於是天雷勾動地火,一段畸戀便這樣開始,再無法收拾。兩人在戰壕裡追逐的戲,突然感動到我。也許是黑暗中不再需要兩人的演技與表情,只是那樣單純的追逐和逃避,急急的身影和背景音樂,我突然感到悲哀,悲哀而後感動。這也是當二虎回來時,我覺得二虎戴綠帽雖然可憐,但青雲心中,必定更是難受。而我想這樣的難受是會改變一個人的。就像連城訣裡的花鐵幹。他本性並不壞,但在一場際遇中他失卻了他本身的本份和價值觀,從而成了書中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青雲他尷尬,必定也曾有過幾許懊悔。看到李連杰的眼神流動,我肯定他的演技,而這刻也代表兩人之間必須有個決斷,而投名狀,終究得破裂了。二虎的死,參雜了很多因素,可也有點自討苦吃。在聚義沒多久後三人性格上的裂痕就已經產生,不過共患難的情誼再加上彼此的容忍,依然風平浪靜過了很久。只是一場爆炸總需要導火線,二虎的分不清場合,就給了這場決裂一個重要的開頭。這世界不是殺人的就是對。青雲是殺了人,但在最後三人決裂的點上,二虎犯了最大的錯,那就是以山頭草莽作風來處理軍中事務。1.擅自帶人走,這是教唆叛離。2.青雲不准他進蘇州他卻單刀赴戰,這是違抗指令。3.青雲殺了4000人沒錯。他沒有主帥的命令,憑什麼擔保4000人的生還?4.雖然他還是給青雲保住了面子,但私分軍餉,在法理上是無可饒恕的。
  一個部隊只有一個頭,這不是殘忍奪權,而是現實真理。他只想著三人結拜,卻沒想到如今是身處軍營,而不再是橋頭堡壘的草莽了。是他的妄動給了事實發展的客觀條件。說難聽點,如果沒有這些事,青雲想動他,也找不到藉口,更遑論最後加入的政治因素,官方壓力了。
  "你是山字營還是趙家軍?"
  青雲最後痛下殺手,也許有部份是他已經失去自我。他無法面對自己的兄弟,只好一步錯就錯到底。二來是他終究要贏得女人。三者,那句話成功挑釁了他,他感到威脅,必須當回自己的頭。四,最後,最大的原因: 他始終是顧到現實面的。他不全是依照江湖條例和義氣準則來做事的。他必須給上頭一個交代,也給全軍營一個交代。這是身為管理者必須做的事情,為了全軍的向背,他遲早必須降服那些不安者。而二虎的這些舉動,給了他最終的下刀處。
  這幕我一樣又是印象深刻。李連杰的獨戲,劉德華的死前掙扎。我差點留下眼淚。至此三兄弟情誼破裂,再無法挽回。午陽的戲份看起來只是陪襯,他似乎只是在找個依靠者。他一輩子都是。他要找個可以做為人的價值觀,而二虎的熱血無私影響了他。只是他比二虎更單純,一心只是跟著大哥,而後把自己的命給了投名狀。所以當嫂子說"你不會殺我的,你從小跟著我長大...."他還是下了刀。原因,就像他後來敲門時說的:
"嫂子死了,你沒有理由動二哥了。"
而當他知道自己的兄弟是被大哥殺死時,他的想法依然簡單:
"兄弟殺兄弟者,必殺之。"
  最後一場武打戲也是精彩,午陽根本就是開外掛,手斷腳折的卻像Iverson一般意志頑強打死不退,宛若戰神再世。原因,還是那句話。
  最後青雲死於暗槍。這樣安排也許是不想讓青雲就這樣被午陽刺死,顯得青雲依然是武功最強的一個(不過這好像沒有太大意義)。最重要的是,青雲他為了大局,為了公事殺了二虎,毀了投名狀,但最後卻是他頂頭上司,他深信不移的價值觀,反過來咬他一口。忙了大半天,他不過是顆棋子罷了。歷史上應該是沒有這段的。但在最後加入了這個橋段,我突然覺得青雲才是最後最悲劇的角色。就像連城訣狄雲被自己師傅捅了一刀,他所深信的人,所深信的情誼,最後只把它當卒子在利用。
  二虎為的是兄弟情,午陽為的是投名狀的義氣,兩個都是浪漫主義者,一派單純。只有青雲想得更遠,更深,更世俗也更複雜。可惜他終究沒有辦法像他兩個弟弟一般堅持。
初始時他是個將軍,正派人士。殺個手無寸鐵的人都還有些手軟,他不像林沖一般果斷地跳入江湖。立頭名狀之初仍有些不夠索性。也許他經歷過死亡,更有份憐憫。他以草莽的方式帶人,卻在臨頭突然拐彎,殺雞儆猴。立意沒錯,但是看得出來他的立場已經改變--他不再想當土匪,而是將軍。但是在姦情終於爆發,而戰場的現實一再催逼下,他也失去了自我。他以為自己還是有些兄弟情,還是還是為了那個太平盛世;然而到了最後一幕,他眼神迷濛,卻只是看到了搖搖晃晃的那個兩將總督之位...
  就三人立場交錯而言,午陽沒錯,他是為私;青雲沒錯,他是為公。錯的,是二虎,他公私不分。如果說投名狀三人拆夥是因為誰,我認為二虎的草莽性格,雖非一手促成,卻給所有過程一個強力的客觀條件,並且促使所有暗潮洶湧終於浮上檯面,釀成悲劇。
  而深究個性,午陽是完全的浪漫派,充滿理想。青雲和兩個弟弟不同,看過世面,想的東西務實而且深刻,剛好和午陽是極端。"為什麼要和魁字營的人合作?"午陽問。"想不通你就回軍營!"我猜他沒想通,哈。因為他的想法是"大哥是對的。"
  同樣屬於浪漫派的二虎也問過同樣的話。他一樣理想而熱血,卻同時顧到現實,可以說是姜、二人的過渡角色;可惜想的不夠深,所以在兩個矛盾的交雜下,沒辦法看清楚問題、把事情處理好。而他的輕舉妄動,也間接造成了投名狀的破裂。他代表著在現實與理想中間的犧牲者,下場悲慘,但他終究堅持自己的想法結束一生,是幸福的。午陽也是,雖然最後遭凌遲碎剮,但也是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與道義,從一而終。只有青雲,我覺得他是隱型,卻又最大的悲劇角色。他自以為堅持到底的價值觀和信念,甚至為了他撕毀投名狀,最後這個世界卻生冷無情地捅他一刀。現實賞了他一個清脆的耳刮子,響亮,卻又悲哀。


  老實說看完之後一直覺得有些地方很好笑。1.如果這部片是改編,那麼他必定有加入了水滸的劇本在內。從投名狀這個詞,到後來還一百八人大結拜,看得出來多少有些影子,但卻又沒有拍出這些水滸圖騰後該有的意思。這是其一。2.改編自刺馬,但又刻意和歷史元素結合。所以最後有了那句:"刺龐者,將午陽是也!"然後還寫了:"兩將總督龐青雲死於1870年XXXXXXX"要嘛改掉就不要再稱史實,要嘛就照著史實走。兩相結合之下讓我覺得是第二個好笑的地方。另外有一點殊為可惜,那就是三人的兄弟情感並沒有拍得很深。雖然有戰場上共同殺敵嘶吼的片段,但依然讓人缺少了什麼。如果這方面更強力些,或者整部戲的悲劇成分就會更重了,而在青雲設計殺害二虎那段,我想也會更讓人噴淚才是。但這樣列出來不是想評論他什麼,基本上這部片我覺得很棒,三個人的演技,地點的選取,場面拍攝,我覺得都很讚,那些只是小小的美中不足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 的頭像
    Dav

    看電影

    D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